庆阳检察机关派驻乡镇检察室成立以来,紧紧围绕“一院一特色、一县一亮点”的工作总思路,以强化队伍素质为基础,以建立体制机制为保障,以延伸检察职能位抓手,以服务基层群众为目标,着力“五个平台”建设,切实推动了检察室服务、监督、预防和治理职能作用的发挥。 一、搭建关注民生平台,发挥“连心桥”作用 派驻检察室始终秉承司法为民理念,把亲民、为民、利民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真正做到“让群众了解检察室、让群众走进检察室、让检察室服务群众”。一是注重宣传,让群众了解检察室。各检察室利用“一单、一卡、一号”(即检察室工作职责宣传单、检民连心卡和检察室微信公众号),通过乡镇“逢集日”集中宣传,深入乡间田头随时宣传,深入学校、村组重点宣传,让群众知晓检察室的工作职能。截至目前,已印制发放检察室宣传单33110张、检民连心卡14500个。二是注重服务,让群众走进检察室。结合“七五”普法活动,深入开展“走千家、访万户、送法律、送服务”活动,同时为群众现场提供法律咨询4000余次,及时发现和解决群众身边的涉检涉法问题,最大限度满足群众的司法需求。三是注重民生,让检察室服务群众。各检察室立足涉农资金的运行发放:一方面,按照资金种类分别建立涉农资金台账,做到资金种类齐全、责任单位明确、发放领取人员具体、回访记录详实;另一方面,督促乡镇政府推行阳光政务,及时公开惠农政策、公示惠农对象,接受群众监督。目前,全市检察室共建立涉农资金台账43种3000余册,监督涉农惠农资金29096万元。 二、搭建矛盾化解平台,发挥“减压阀”作用 各检察室充分运用自身优势,积极参与农村综合治理,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促进农村和谐稳定。一是建立资源信息共享机制。与乡镇、司法所、派出所和法庭建立涉检维稳信息通报制度,在各乡镇和农村建立工作联系点,聘请基层信息联络员,及时通报、反馈可能出现的不稳定因素,采取应急预案,尽可能把矛盾消灭在萌芽状态。二是建立来信来访接待机制。确保每次接待都能做到用热心接待群众、用真心感化群众、用耐心劝导群众“三心”,以及来信来访有记录、接待人员有责任、解决问题有措施、反映问题有答复“四有”。目前,派驻检察室共接受群众来信来访400余次,解决群众反映问题321件。三是建立纠纷调处机制。探索实行面对面纠纷调处矛盾的方法,做到“四个当面”,即让群众当面反映问题,当面提出想法,当面听取意见,尽可能当面解决纠纷。例如,镇原县屯子检察室对于群众涉诉上访,协调上访人、案件原审法官和检察室工作人员共同座谈解决。当事人陈述上访理由,法官析法释理,检察室人员耐心说服,最终消除疑虑,形成和解笔录,多方签字认可,达到平息纠纷、化解矛盾的目的。 三、搭建延伸监督平台,发挥“新触角”作用 法律监督是宪法赋予检察机关的司法职能,派驻检察室在法律规定的范围之内,合理延伸监督触角,维护司法公正。一是确定监督重点。今年,检察室把法律监督重点放在对“两所一庭”的监督上。对乡镇派出所监督主要是通过对执法行为的审查,监督是否存在有案不立、随意立案以及治安案件和刑事案件混淆的问题;对基层法庭的监督主要是通过对民事审判行为的审查,监督是否存在审判程序违法、裁判不公和生效裁判执行不力的问题;对司法所的监督主要是社区矫正行为是否规范。二是规范监督行为。探索推行“制定一个制度、建立两个信息库、撰写三份法律文书”的执法监督程序。“一个制度”就是制定派驻监察室对人民法庭、公安派出所、司法所开展法律监督工作的规定,规范监督工作。“两个信息库”就是对派出所近两年办理的治安案件和刑事案件进行汇总、对辖区内的社区矫正人员进行摸底调查,建立了案件信息库和社区矫正人员信息库,“三份法律文书”就是每个案件的监督必须要有审查记录、审查报告和处理意见。三是强化监督效果。对于检察监督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向被监督单位反馈,督促改正。对重大问题,以县院的名义发送检察建议书,责令改正。截至目前,全市派驻监察室共建立案件信息库和社区矫正人员信息库14个,开展社区矫正265次 900余人。开展执法司法监督3577次,发现立案线索2个,纠正派出所执法行为3次。 四、搭建辐射带动平台,发挥“助推器”作用 要求各检察室结合各地实际,打造品牌,体现特色,充分发挥检察室的辐射带动作用。一是创建爱心检察室。西峰区董志镇检察室携手区院未检科,启动实施了“一二三”计划,即:一次摸底,使辖区内未成年人信息数据化;建立保护未成人工作群和未成年人交流群两个微信群,使关爱未成年人工作信息化;依托陈户中学,建立了校园法制宣传室、未成年人心理咨询室和留守儿童视频聊天室三个活动室,使关爱未成年人教育常态化。截至目前,开展校园法制宣讲4次,播放法制教育片6次,聘请专业咨询师开展心理咨询5次,留守儿童和父母视频聊天6次。二是创建红色检察室。华池县南梁检察室依托南梁红色革命教育基地,印制发放红色故事宣传册,联系聘请民间艺人以南梁说唱的形式宣传红色历史和检察工作,把“马锡五审判方式”的司法理念运用到基层矛盾纠纷化解之中,努力打造红色检察。三是创建“特色”检察室。镇原县派驻检察室按照“一室一特色、一乡一亮点”的工作思路,根据当地群众需求,确定检察室工作特色。屯子镇矛盾纠纷复杂,检察室把工作重点放在矛盾纠纷化解上;城关镇流动人口多,治安刑事案件频发,检察室把工作重点放在派出所的立案监督上;孟坝镇近几年职务犯罪人数较多,检察室把工作重点放在职务犯罪预防上;平泉镇土地流转量大、征地矛盾突出,检察室把工作重点放在土地流转法律法规的宣讲和征地农民矛盾的化解上。通过检察室工作,维护群众权益,推动党委政府工作开展。 五、搭建廉政建设平台,发挥“防火墙”作用 派驻检察室充分利用地域优势,积极开展职务犯罪预防工作,筑牢基层干部廉政教育的“防火墙”。一是上好廉政教育课。检察室结合农村职务犯罪的高发点和基层干部对预防职务犯罪知识的不同需求,在检察室工作区布置了“预防基层职务犯罪警示教育展区”;在教育内容的设计上,突出了“面向基层,贴近群众”的特色;在教育形式上,积极开展预防宣传和警示教育“赶大集、进农村、到田头”活动,着力推进职务犯罪预防工作社会化。截至目前,已开展廉政教育54次。二是签好廉政承诺书。利用集中开展廉政教育的机会,检察室和基层干部特别是负责发放涉农资金乡镇干部和评选低保户的农村干部签订廉洁工作承诺书。三是开好座谈会。针对农民反映出的惠农政策落实不到位、惠农资金发放不规范等问题,检察室工作人员及时深入调查,掌握相关情况,及时召开座谈会,和乡镇管理人员、具体工作人员、村干部和当事人进行座谈交流,要求相关单位和人员对群众反映的问题作出说明。对于确实存在的问题,及时作出整改,严防职务犯罪的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