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庆阳民事检察工作认真贯彻“两聚焦一结合”及“12351”的工作思路,围绕“固本强基 奋斗一流”主题,厚植践行“三个理念”,探索推行“三大载体”,构建完善“三项机制”,依托用好“三块阵地”,七项案件质量评价指标中五项位居全省第一,一项位列第二,抗诉改变率、提抗采纳率及各类民事检察建议的采纳率均为100%。
厚植践行“三个理念”催发内生动力

一是牢固树立“精准监督”理念。我们秉持公权监督与私权救济、法定性与必要性相结合的民事检察思维,以“精准监督”理念引领民事检察工作向好发展。坚持选准案件、用准措施、求准效果,由市院主办生效裁判案件,县区院主办审违和执行案件,着力保障当事人的诉权,维护司法的公正性。今年办理的近200件监督案件,均被支持与采纳。

二是积极践行“双赢共赢”理念。按照“监督不是你错我对的博弈,也不是高人一等,而是维护司法公正和权威”的要求,通过与法院会签机制文件、开展专项监督活动、召开联席会议、参与调研听证会等方式,强化沟通交流,逐步建立起积极、良性、互动的关系,并通过高质量办案,共促矛盾化解,共解信访难题,赢得理解与支持,实现双赢共赢。
三是积极践行“审慎谦抑”理念。在依职权监督的同时,始终秉持审慎谦抑的态度。对裁判生效后当事人未申请监督,且不属于重大社会影响等确有必要监督情形的案件,坚决维护判决的既判力和稳定性,坚持服务大局,维护司法公信力和权威。
探索推行“三大载体”彰显职能优势

一是探索开展“终结本次执行”专项监督活动。围绕民事执行中群众较为关切的问题,部署开展终本执行专项监督活动,助推民事执行更加规范、高效,执行监督进一步走深、走实及“质量建设年”纵深发展。
二是全力支持配合不良资产清收处置专项活动。加大对不良资产案件的审判和执行监督力度,及时监督纠正错误裁判,全力支持配合法院执行。对相关部门移交及上级督办的涉金融领域执行案件,通过对接沟通、制发建议等方式督促加快进度,并从服务大局出发,提出切实有效的意见建议。

三是扎实推进支持农民工等弱势群体起诉专项活动。持续关注农民工讨薪等重大民生问题,能动履行支持起诉职能,深入村组、社区及人社、信访等部门调查了解,摸清底数,依法保障劳动者获得劳动报酬。共受理支持起诉案件132件,办结122件,为农民工讨回欠薪96余万元。
构建完善“三项机制”增强工作合力

一是建立内部联动机制。加强请示汇报,推行督办、领办、提办办案机制,强化工作指导,严把质量关口。各院提请抗诉和提出再审检察建议前必须向市院汇报,由市院对案件和文书质量审核把关,确保监督意见提的准、被采纳。同时,两级院深化联动,共同调阅、审查审判、执行卷宗,对案件逐一会商研判,确保了采纳率。

二是建立外部互通机制。市检察院、市中级法院联合印发《关于加强民事、行政检察监督协作配合的意见》,在新的发展时期深化良性互动,解决了长期以来困扰两级院的调卷周期长、开展专项监督活动刚性不足等诸多难题,在健全法检工作机制、落实监督与配合举措上迈出了新的一步。
三是建立全程监督机制。对疑难、复杂、新类型民事监督案件,主动邀请听证员参加公开听证,诚恳听取意见建议。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民监督员参加民事监督案件的质量评查活动,促使其切身感受到民事检察的意义、效果,关心和支持检察机关开展工作。
依托用好“三块阵地”营造浓厚氛围

一是用案例做阵地。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编撰宣传资料,利用民法典宣传周系列活动,强化普法宣传,用好典型案例树导向。
二是用现场做阵地。制作宣传彩页,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进社会团体开展普法宣讲,引导干部群众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用好主题宣传做阵地。
三是用媒体做阵地。通过电视台、网络、报纸等媒体,宣传民事检察的职能,用好媒体矩阵强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