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朱玉检察长在“服务保障‘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内西北段)建设 加强区域检察协作”第一次联席会议上的《形成兰州共识 构建协作机制》讲话精神,庆阳检察机关持续把三省八市“保护母亲河 服务一带一路”公益诉讼协作机制作为长效机制来抓,切实扛起履行法律监督职责,积极服务和保障“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

近三年来,庆阳市检察机关参加了三次陕甘宁三省八市跨区域协作联席会议,会签了《跨区域“保护母亲河 服务一带一路”公益诉讼工作协作实施办法》,共同研判跨区域治理问题,进一步加强了区域间检察机关之间的协作配合,构建了信息互通、工作互动的良好工作格局。期间,在兰州共识理念的指导下,聚焦区域发展大局,聚焦主责主业,助力维护社会稳定、优化营商环境、生态环境保护、历史文物保护等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
工作机制上,积极践行打击修复并重、审慎谦抑善意、区域协作保护三个理念,构建完善了内部互通、横向联动、追踪验收、全程监督四项机制。针对跨区域重大生态环境公益诉讼案件,与涉案地检察机关建立协作办案机制,有效加强协作配合。同时,充分利用报纸、电视台等各类媒体平台对工作成效进行宣传报道,制作了《护好泾渭支流网,站好丝绸之路岗》《让正义的火炬在这里燃烧》《奋进中的庆阳公益诉讼》等专题宣传片。撰写的《检察机关开展公益诉讼工作调查与思考》《检察行政公益诉讼诉前程序监督实效问题研究》等理论文章在省级刊物发表,将实践升华为理论认知。

工作落实上,坚持把专项行动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成立专项领导小组,制定了《庆阳市法院、检察院公益诉讼沟通协调联席会议工作方案》《庆阳市公益诉讼资金管理办法》《庆阳市人民检察院关于推进落实“七号检察建议”工作方案》等工作方案。相继开展了“携手清四乱 保护母亲河”、“食品药品安全‘四个最严’”、“国有文物保护”、“油气污染”、“自新补植”等各类专项行动,共发现案件线索1230个,立案1133件,履行诉前程序644件,提起公益诉讼65件,切实推动了生态环境保护、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和国有文物司法保护,在服务和保障“丝绸之路经济带”上持续发力。
工作成效上,通过对不依法履职的行政机关提起行政公益诉讼,既起到了震慑作用,又达到了连片带动效果,有力促进了依法行政。截至目前,通过诉前程序和诉讼,共恢复、保护林地、耕地、草地680.6亩;督促治理水源地、水域面积230.9平方公里;督促关停整治违法企业20家;督促行政机关投资6.2亿元建成43个污水处理厂(站);保护、收回国有资产2亿余万元。同时,跟进监督校园食堂、网络点餐、窨井盖、道路交通等公共安全问题,有效消除了公共安全隐患。针对起诉的典型案件,先后13次组织人大、政府、相关被诉行政机关负责人和群众代表等旁听庭审,进一步提升了公益诉讼影响力。

下一步,庆阳市检察机关将进一步找准切入点、着力点,创新服务机制、提升保障能力,推动会议精神和部署安排在庆阳继续走深走实。▶持续抓好落实。认真学习和领会朱玉检察长在联席会议上的讲话精神,主动将检察工作置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协同发展大局中谋划,突出工作重点、优化服务方式,在前期取得成绩的基础上继续稳步推进。▶完善工作机制。推动落实省院、市委决策部署,不断完善内部协作和线索移送机制,健全与行政执法机关协调沟通机制,确保各类公益诉讼案件及时进入司法程序。▶加大保护力度。紧紧围绕维护社会稳定、保护生态环境、优化营商环境等重点工作,大胆探索,锐意创新,争取办理一批典型案件、精品案件,做到办案数量、质量、效率和效果相统一。▶加强协作配合。以联席会议为契机,加强与周边检察机关的日常工作联络,借鉴经验、取长补短,推动跨区域协作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开展。